德育大讲堂 | 《大学》之道

以古鉴今。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,走近古人,关注自己内心所想,注重自我修养,严肃而真诚地反省自己。长沙市中远职业中专学校于2023年4月19日晚特邀学校校长袁智取先生为学生做以“《大学》之道”为主题的讲座
《大学》
《大学》是《礼记》的篇目之一,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,至今已流传两千多年,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学术特点、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。首先《大学》提出了一个政治哲学纲领。其次,《大学》可以作为科学启蒙第一书。最后,《大学》虽然充满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,但是却有重要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论述。
袁校长主要围绕着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展开讲解。所谓“明明德”,前一个明是动词,意指理解掌握,而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,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它的歪门邪道。这里的德是很美好、光明德意思。明明德与亲民、至善一直被认为是《大学》之重要的三纲。明德是根本,亲民为路径,至善则是境界,是个体行为的理想目标。
这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十分重要道德目标。其中袁校长特别强调一个词——“慎独”。所谓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德情况下,即使独自一人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,不做对国家、对社会、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。这引申到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中,中职学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,提高自身的修养,学会“内省”。例如,在学习上,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,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认真学习。在生活上,自觉遵守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》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。
今天我们人人都在提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有德行的人。我们应该三思而后行,应该慎而思之、勤而行之,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