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旗下的讲话 | 全民消防,生命至上
尊敬的老师们,亲爱的同学们,大家早上好!我是2201班的吴嘉龙。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《全民消防,生命至上》。
人类的生命起源于水,没有水任何生命都无法在地球上存在;而人类的文明却发源于火。火让我们在黑夜里有了光明,在寒冬中有了温暖。但俗话说水火无情,如果用火时稍有不慎,或管理不当,就可能酿成大祸,引起严重的火灾,烧毁我们的财物,甚至伤及我们的生命,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。
纵观那些夺走无数生命的火灾事故,有几起不是消防安全意识淡薄,违反消防安全操作规程酿成的恶果呢?又有多少是本可以通过安全用火、提高消防意识就可以避免的悲剧呢?提起消防,每年的11月9日是我国的全国消防日,因为这一天的月日数正好与我国的火警电话119相同,我国在1992年设立这一节日,也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在11月份进入冬季,冬季是火灾的高发期。11月份也随之成为消防宣传月,每年11月相关部门都会开展消防宣传活动来普及消防知识,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。
作为中学生,我们应当主动学习消防安全知识,了解家庭、学校以及公共场所的防火常识,学会安全用火,规范操作,还要学习火灾逃生常识,遇到火灾能够及时报警,自护自救,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救火逃生。
“前车之鉴,后事之师”。消防安全人人有责,全民关注消防,培养消防意识,宣传消防知识,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。“抓消防安全,保高质量发展”,离不开每位同学,每位公民的努力。让我们手拉手,一起维护消防安全,心连心,共筑美好家园。
学校作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,如何做好校园消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,其不仅关系到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,更关系到每一位师生的生命安全!
秋冬季节天干物燥,加之气温降低,用电、用气、取暖现象逐渐增多,若操作不慎或者使用不当,极容易引发火灾。那么,宿舍、实验室等场所如何避免火灾隐患?遇到火灾师生如何科学自救?一起来看看吧!
校园重点防火区域——教室
1、不携带火种、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;
2、不在禁烟区域抽烟;
3、不在教室门口逗留、打闹,保证教室门口的通畅;
4、无人教室的电器、照明开关保持关闭;
5、发现教室中的设备出现异常,及时向老师报告;
6、爱护学校的消防器材,比如走廊上的灭火器、疏散指示标志等,确保其完好有用。
校园重点防火区域——寝室
1、在宿舍不得使用明火、不抽烟、不焚烧杂物;
2、不私接电源,严禁私拉水电线路;
3、严禁使用取暖电器、炊具电器、电热设备、功率转换器及其他大功率电器设备,如煤油炉、酒精炉、热得快、电饭锅、电水壶、电炉、电热杯、电热锅、电热棒、电熨斗、电热毯、电吹风等;
4、严禁私自安装洗衣机、电视机、空调、热水器等电器设备;
5、严禁私自改接、增设供水、供电、排水、网络设施设备,如改接热水设施、从空调、洗衣机专用电源取电等;
6、离开宿舍时要切断所有电源,包括充电器、电脑等;
7、严禁携带管制刀具和易燃、易爆、剧毒物品等进入学生宿舍,严禁在宿舍(公寓)内寻衅滋事、打架斗殴;
8、严禁燃放烟花、鞭炮;
9、严禁随意搬动、使用、破坏消防器材及其他安全设施;
10、不乱扔垃圾,向窗外及楼道内倒水、扔杂物、吐痰。不在楼道或门口放置鞋架、衣柜等物品,影响紧急疏散。
校园重点防火区域——实验室
(来源:中国消防)
1、应该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;
2、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实验室设备;
3、使用仪器设备前应认真检查电源、管线、火源、辅助仪器设备等情况;
4、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,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知识。
师生应掌握哪些消防技能?
会报警
(来源:中国消防)
1、拨打“119”火警电话时,要沉着冷静,任何电话都可直接拨打。
2、在听到对方报“消防队”时,要讲清火灾发生的地点和单位,并尽可能讲清着火的对象、类型和范围。
3、要注意对方的提问,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对方,以便联系。
4、打完电话后,可立即派人在门口和消防车必经之处等候,引导消防车迅速到达火场。
会灭火
(来源:中国消防)
如果是火灾初期阶段,火势不大,可以根据情况,用灭火器材扑灭火焰。
1、在使用灭火器时,需要先将瓶体颠倒几次,使筒内干粉松动。
2、再除掉铅封,拔掉保险销。
3、左手握住喷管,右手提着压把,在顺风方向距离火焰两米的地方,右手用力压下压嘴,左手拿着喷管左右摇摆;使干粉覆盖燃烧区,直至把火全部扑灭。
需要注意的是,钢瓶压力表指针指向红色区域,说明灭火器失效,指向黄色、绿色区域的可以正常使用。
会逃生
(来源:中国消防)
1、当进入公共场所时,要留意其墙上、门上、转弯处设置的“太平门”、“紧急出口”、“安全通道”等疏散指示标志,一旦发生火灾,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。
2、浸湿衣物、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,不可乘坐电梯。
3、穿过浓烟逃生时,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,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。
4、身上着火,千万不要奔跑,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。
5、若发现外出逃生线路被封,应立即退回室内,用手电筒、呼叫等方式求救。
6、千万不要盲目跳楼。